原標題:富硒水稻香飄瑪納斯
風吹稻浪,遍地金黃,低垂的稻穗在微風中搖曳生姿,隆隆作響的收割機穿梭其間……連日來,位于新疆瑪納斯縣廣東地鄉的富硒水稻綠色高效種植示范基地迎來豐收,一茬茬水稻源源不斷地卷入收割機,割稻、脫粒、裝車一氣呵成。經過晾曬、初篩、脫殼、谷糙分離等環節,10月8日產出了首批瑩白清香、軟糯可口的優質大米。
這片福建援疆打造的富硒水稻種植基地占地250畝,主要種植“中亞102”“良香5號”“明1優臻占”“興粳6號”“興粳21號”等優質品種,通過采取適時播種、秸稈全量還田、科學施肥,以及綜合防治病蟲害等措施,迎來好收成,畝產稻谷約700公斤。
“水稻品種好,長得整齊,比去年的長勢還要好。你瞧!顆粒多飽滿。”廣東地鄉袁家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興成告訴記者,當地用天山雪融水灌溉稻田,種出來的大米特別清甜,銷路也不愁。
廣東地鄉有200多年的水稻種植歷史,全域水稻種植面積曾有8000多畝,但隨著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和社會經濟發展變化,管理粗放、低產效微的傳統水稻種植業日漸式微,至2022年種植面積縮減到150畝左右。
福建三明作為全國雜交水稻種子生產第一大市,在發展水稻產業方面有著豐富的人才、技術、資源優勢,如何用好這些優勢重新喚醒這片土地的水稻基因?
2023年以來,福建援疆三明分指揮部按照現代水稻產業“高產優質、綠色高效”的發展理念,采取提升農田基礎設施、實施“五新”技術、引種優質水稻新品種等舉措,助力廣東地鄉打造富硒水稻種植基地。
“這里土層深厚,陽光充足,水資源豐富,土壤還富含硒元素,但缺乏優良稻種和系統性管理。”三明援疆干部、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叢艷靜見證了基地從無到有的建設過程。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為做好水稻良種種植推廣工作,三明援疆農技專家結合實際,精心篩選出一批稻谷和大米樣品,走訪多位當地水稻科技工作者,交流探討不同稻種種植的可能性,最終敲定在瑪納斯縣廣東地鄉試種的品種。
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測土取樣、施肥和病蟲害防治指導,開展線上線下水稻種植技術培訓,推動成立新疆明瑪富硒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設計統一標識的富硒大米包裝……在三明援疆干部帶動下,當地農戶紛紛加入合作社,富硒水稻實現規模化種植、品牌化發展,成為當地群眾的“致富稻”、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瑪納斯縣廣東地鄉農業畜牧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張小虎介紹,援疆干部帶來了優質稻種、先進的技術和發展理念,推動當地水稻產業走上“小而優,優而特”的發展道路,直接帶動100戶農民增收致富,每年有80噸優質大米從袁家莊村走向百姓餐桌。
“接下來我們計劃通過政策資金幫助袁家莊村建設綠色稻米加工廠,完善水稻加工生產鏈條,為農民增收、鄉村振興貢獻更多援疆力量。”叢艷靜說。
瑪納斯縣廣東地鄉黨委委員趙志祥表示,期待與福建援疆三明分指揮部進一步合作,讓富硒水稻香飄瑪納斯,走出新疆,走向更多人的餐桌。(涂文進 劉輝 吳愛農 梁夢婷 周志鴻)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