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悠悠古道,行穩致遠。2013年9月,中國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10余年來,中國與各方攜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落地生根、蓬勃發展,成為開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贏、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合作平臺。十余載闊步前行,不同膚色的同行者共同見證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穩步向前,并與之相伴成長、共同發展。央廣網陜西頻道特推出“我與‘一帶一路’共發展”系列報道,聚焦絲路發展,與見證者對話,講述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共同發展的生動故事。

央廣網楊凌7月25日消息 “這些蘋果苗木是經過脫毒、無性繁殖的良種,并且是根據吉爾吉斯斯坦當地的氣候條件篩選的優良砧穗組合,這些小苗將通過中歐班列‘長安號’,運往中亞地區,在當地實現高標準的蘋果苗木生產。”在陜西楊凌的國家蘋果改良中心楊凌分中心,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副首席科學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教授張東正帶領學生檢查蘋果苗木培育情況。

為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2016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發起成立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聯盟已吸納19個國家的120家單位,搭建了“一帶一路”農業科教合作平臺。在聯盟框架下,該校在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建成8個農業科技示范園,示范種植我國的優良作物品種及技術,初步探索建立了“科技引領、企業主體、多方協同、市場導向”海外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模式。

篩選良種 突破果業發展“卡脖子”難題

在國家蘋果改良中心楊凌分中心蘋果種苗培育實驗室,一棵棵小綠芽在培養皿中茁壯成長。這些小綠苗將被篩選培育,種植在中亞地區的土地上。

“中亞地區要發展蘋果產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蘋果種苗的問題。可別小看眼前的這些小綠苗,這些經過多年培養選育的優質果苗落地當地后,不僅能提高苗木的質量,而且初次結果時間較當地傳統種苗縮短2—3年,大幅降低成本,提升當地果農收益。”國家蘋果改良中心楊凌分中心負責人張東一邊展示一邊介紹。

張東(中)正在給學生講授專業知識(央廣網記者劉昱 攝)

張東是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副首席科學家、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主要從事蘋果矮化種苗繁育與高效栽培理論與技術方面的研究。近5年,他主持了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等10余項重要項目,為我國蘋果領域的技術突破和高質量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記者見到張東時,他正在蘋果試驗田旁跟學生交流專業知識。他戴著一副眼鏡,臉上皮膚呈小麥色,與胳膊上白皙的皮膚形成鮮明對比,這一膚色差與他常年在田間地頭奔走密不可分。

對此,張東笑著說:“我們上課經常就在蘋果地里,眼前看到這幾大片蘋果樹苗,都是我們從實驗室育苗、脫毒需要1—2年,繁育到產業化應用的數量又需要2—3年,再到嫁接這樣一步一步栽種出來的,整個過程可能持續5年以上,這些苗木像孩子一樣,是我們看著一點點長大。”

在實驗基地,一棵棵看似普通的蘋果樹,凝結著科研工作者和師生數年的心血。

張東指著兩種不同種苗培育出的蘋果樹告訴記者,眼前樹葉泛黃,樹干有斑駁痕跡的果樹是傳統不抗重茬的苗木。另一種樹干有光澤,樹葉翠綠,生長狀況良好的蘋果樹,就是經過不斷嚴格實驗,完成脫毒、篩選、栽培出來的抗逆強、繁殖性強、品質優的苗木。

種苗是果業的“芯片”,一棵小種苗基因的優劣,關系到整個果園的成敗乃至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傳統的栽培過程中,沒有選用脫毒的栽培苗,尤其是一些非潛隱性病毒可能造成最后的毀園。蘋果苗木感染病毒,目前全世界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我們就從源頭著手,運用莖尖超低溫脫毒技術結合化學療法,脫毒率高達90%,這些種苗的應用基本解決了蘋果病毒的問題。”張東介紹。

我國蘋果產業多分布在山區和丘陵等瘠薄地,缺乏矮化抗逆砧木成為發展矮化密植和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卡脖子”問題。2013年以來,張東的研究團隊對現有野生和矮化砧木資源抗旱、抗寒、耐鹽堿進行綜合評價,以抗逆、矮化、易繁殖的蘋果砧木為核心親本進行常規雜交選育,并利用砧木無性繁殖相關技術,在完成實驗室初步評價后,在不同生態區開展抗逆性田間試驗,選育抗逆、易成花、繁殖性強、品質優的矮化砧木優系15個。

以“蘋果”為媒 構建與中亞農業合作紐帶

“我來自新疆阿克蘇,我們家鄉的‘冰糖心’蘋果聞名全國。與阿克蘇毗鄰的吉爾吉斯斯坦也是蘋果的傳統產區,我家在吉爾吉斯斯坦的親戚都有種植蘋果的經歷。我在讀大一時,在吉爾吉斯斯坦探親途中,發現親戚的果園因品種落后、病毒侵染嚴重,收益差。自己雖是學果樹的,但當時也無能為力。”來自新疆的巴合提別克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的學生,他探親回來后,便暗自下定決心,要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改變吉爾吉斯斯坦親戚果園的這一現狀。大二時,他跟隨張東教授學習研發蘋果脫毒矮化自根砧種苗繁育技術。

2018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吉爾吉斯斯坦國立農業大學、吉爾吉斯斯坦田園牧業有限公司聯合共建的農業科技示范園在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莫斯科區揭牌成立。該示范園的蘋果種植區由張東團隊負責。

張東團隊深入吉爾吉斯斯坦調研時發現,當地的蘋果種植存在種苗砧穗組合搭配不合理、苗木帶毒嚴重、繁殖效率低、配套技術不完善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團隊收集當地的蘋果資源,利用分子育種技術,篩選出適應當地發展的品種和砧木,具體表現為抗逆性好,能夠抵御當地極端低溫,提前2—3年結果。

針對帶毒率高的問題,張東教授及團隊針對新品種的高效莖尖超低溫脫毒技術,有效脫除6種主要病毒,脫毒率高達90%。同時,運用無糖組培克隆繁殖技術,實現生根與煉苗同步,縮短育苗生長周期,且成活率提高至95%以上。

培養皿中的蘋果苗(央廣網記者劉昱 攝)

“我們的種苗,適應性強,能抵御當地極端嚴寒,早花性好,能夠提前2—3年掛果。同時,成本較歐美國家進口苗木相比降低了30%以上。可以說,我們的技術實現了吉爾吉斯斯坦脫毒矮化自根砧苗木從0到1的突破。”張東介紹。

5年時間里,張東帶領研究蘋果成花機制的邢利博老師、主攻蘋果分枝發育領域的馬娟娟老師、深耕蘋果砧穗互作機制的安娜老師和鉆研蘋果不定根發生的毛江萍老師,在果實品質及貯藏技術方面頗有研究的呂燕榮老師以及碩博研究生等團隊成員,在農業科技示范園完成蘋果品種、砧木和砧穗組合篩選,研究集成了一套適于當地氣候條件的蘋果矮砧密植高效栽培模式。

深度融合 共繪絲路農業繁榮畫卷

在張東的研究團隊中,有不少留學生的身影,來自巴基斯坦的Muhammad Mobeen Tahir(中文名李葉文)就是其中一個。

“我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習了8年時間,一直跟隨張東教授學習,博士期間的研究方向集中在蘋果不定根發生機制與調控。希望通過自己的知識,為蘋果砧木育種工作提供更多支持。”李葉文表示,在中國求學期間,不僅學到了行業先進技術和前沿知識,還收獲了來自師生及中國人民的友誼和溫暖。他將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交流,推動相關領域的發展和進步,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園藝領域的繁榮作出貢獻,為園藝事業的蓬勃發展添磚加瓦。

今年5月底,張東帶領學生檢查試驗田內蘋果苗木生長狀況(央廣網記者劉昱 攝)

張東目前已指導10余名博士研究生和40余名碩士研究生,并且每年張東都會帶著學生前往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地區,進行考察指導。“我們有學生常駐在吉爾吉斯斯坦三四個月,為當地的果木良種繁育技術示范園提供技術指導。”

2023年11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莫斯科區州政府與吉爾吉斯斯坦田園牧業有限公司正式簽署《中吉果木良種繁育技術示范園建設協議》,三方將合作建成標準化的蘋果良種脫毒苗木繁育示范基地、蘋果現代矮砧集約高效栽培標準示范園和作物新品種良種繁育與示范基地,以推動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教育科研國際化和成果轉化,同時為吉爾吉斯斯坦提供果木良種,共同促進果木和作物良種繁育技術,推動吉爾吉斯斯坦農業的發展。

“中亞是傳統的蘋果產區,陜西又是蘋果種植集中連片規模最大的區域,近些年,我們在技術、人才各方面有著很好的儲備,我們雙方的優勢互補。希望通過‘蘋果樹’為媒介,搭建起農業連通的橋梁,可以一起探索中國和中亞國家和地區農業合作交流的機制。”張東說。

自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及相關科研團隊,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長,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積極投入到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中,用青春與智慧書寫“一帶一路”上的動人故事。

監制:郭俊秀

統籌:張偉

記者:劉昱

設計:劉嘉欣

視頻:劉昱 侯凱奇

編輯:侯凱奇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