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伊凡大叔將離開溫州返回澳大利亞老家。這名溫州大學甌江學院的外教在過去6年,每周六去甌海區(qū)的大羅山撿垃圾,是市民眼中“大羅山的環(huán)保衛(wèi)士”“撿垃圾的洋雷鋒”。2013年,他獲選感動溫州十大人物。
在記者看來,伊凡撿垃圾不僅在于行,更在于言。試想:一個洋雷鋒能減干凈一座山上的垃圾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他從一封家書,再到一封離別信,并發(fā)動媒體,帶動更多人戒除自身陋習,關(guān)注生態(tài)文明、投身環(huán)境保護、提升文明素質(zhì)。但愿伊凡現(xiàn)象能從一盆盆景演變成風景,甚至一種風尚。
撿不完的垃圾,何時才能少下去
伊凡大叔是大羅山上一道明媚的風景。過去6年,每個周日上午8時,伊凡風雨無阻地出現(xiàn)在甌海區(qū)的大羅山上,手上提著蛇皮編織袋,邊爬山邊撿垃圾。伊凡到了退休的年紀,希望回國陪伴家人。
回國前,學生和志愿者們陪他在大羅山完成“最后一撿”,以此送別。6月25日上午,40多人與伊凡同行,從大羅山腳下到龍王水庫,再到伊凡亭休整;撿完垃圾從游步道下山,再倒掉袋里的垃圾,一趟下來大約4個小時。
這樣的習慣,伊凡已經(jīng)堅持6年。談起當初撿垃圾的動力,伊凡說這只是他的習慣。“我的家鄉(xiāng)塔斯馬尼亞州(澳大利亞)有座很美的山。多年前,我第一次登山,見到垃圾遍地。我每看到一件垃圾,就將它裝進背包,扔進垃圾桶。”伊凡帶著這個習慣來到溫州,當他第一次登上大羅山,心都碎了。“那是我此生見過最美的地方之一,但它被污染了,一低頭,垃圾就映入眼簾。”
伊凡要以一己之力改變世界,亂丟一件垃圾是一種改變,彎腰撿一件垃圾,同樣是一種改變。他請朋友的女兒幫忙錄制口號,撿垃圾的時候,雙肩包上的擴音器就傳出童稚的聲音:“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手中”。
3年后,就是2014年5月5日,市民以他的名字命名大羅山上的一座涼亭為“伊凡亭”。“伊凡亭”落成時,記者的前同事徐齊和伊凡一起撿垃圾。當年五一小長假,伊凡還發(fā)動游客參與:“你可以幫我一個忙嗎?可以幫我撿一袋垃圾嗎?”伊凡對經(jīng)過的游客說。游客表示同意,伊凡就會讓他們選擇大袋子或小袋子。
伊凡的努力是否有效果呢?比起3年前,大羅山的垃圾的確已經(jīng)少了很多。但是,盡管一些地方剛清理過,他們回來時,又見新的垃圾。而這,正是伊凡感到懊惱的地方。“將來,我們爬上大羅山,看不到一片垃圾,多好啊。”
盡管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進來,保護大羅山的志愿者隊伍已經(jīng)形成,將在伊凡離溫后捧過接力棒,然而,志愿者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從一封“家書”到一封信
“我有一個夢想,夢想有一天,你與我,無論擇哪條道上山,都再看不到垃圾。但愿,你也相信這夢想會實現(xiàn)。這夢,我一個人做不夠,需要你也做,然后大家一起行動。”
2014年,伊凡給溫州市民寫了這樣一封“家書”,希望有一天人們不再隨意丟棄垃圾。
他在“家書”中說:“在溫州,我的小行動引發(fā)的大效應始料未及。說真的,這效應不是我引發(fā)的,而是茶山的居民和溫州市民,是成百上千陪我上山撿垃圾的學生,是成千上萬看我們撿垃圾就不扔垃圾的過路游客,是不定時來大羅山做義工的無名英雄們。”
4天時間,這封通過微信發(fā)出的“家書”,閱讀量超過22萬次,感動了溫州。
伊凡在大羅山撿垃圾的舉動感動很多人,“最美溫州人”、“雁蕩友誼獎”,溫州授予他很多榮譽。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伊凡也要解甲歸田了。日前,在離開溫州前,他決定冒些風險,說點什么,于是給記者的前同事徐齊發(fā)了一封道別信,在信里述感恩、提建議、道批評,想借她的手傳遞給所有溫州人。
在信中,這個大膽、執(zhí)拗闖入的外國人竟然建議當?shù)厝烁鹬刈约旱募覉@。他剛開始撿垃圾的動機,“只是想活在一個讓我自豪、被我照顧得良好的環(huán)境里。我只是想在一個沒有垃圾的山上走走。在人類能夠在火星或者其他地方定居之前,這是我們唯一的家園。”
他認為,假如大羅山?jīng)]有垃圾,那么茶山首先要沒有垃圾;溫州的街道、浙江的農(nóng)田,溫州的大學教室里必須沒有垃圾。垃圾應該在它們該待的地方。我們在工作地、街道、家里養(yǎng)成的習慣,會帶到那美麗的山上去。
但是,實際情況是,許多人依然惡性不改,僅6月19日一天,人們在山上野餐后還是在山上留下大量垃圾。假如這樣的行為可以被接受,或者無需受到質(zhì)疑,那么志愿者的數(shù)量再多也不會夠,雇傭再多的環(huán)衛(wèi)工人也撿不完垃圾。
改變亂扔垃圾的習慣,不太可能在一天或者一年內(nèi)發(fā)生。他感嘆,總有那么一小撮人,根本不在意環(huán)境,或者是懶,或者沒有意識到亂丟垃圾的行為給環(huán)境造成的后果。這些人必須被處以社會性懲罰或者法律上的懲罰,迫使他們改變習慣。
他呼吁,老師和學生應該對他們離開的教室負起責任;店員應該對他們周圍的區(qū)域負起責任;農(nóng)民假如在他們的農(nóng)田里亂扔垃圾,也應該為此負責。應該找到這樣一條路:哪怕是一個抽煙者,也該為他抽完的煙頭負起責任。因為一個煙頭,最終會引來上百萬只煙頭。當它們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質(zhì)侵入我們的食物、水和海洋的時候,其危害絕對不容低估。
自己的家園,沒有理由不去熱愛她
在信中,伊凡表達了他的期盼,希望活在一個讓他自豪的環(huán)境里;希望丟棄垃圾的人被處以某種懲罰,迫使他們改掉亂丟垃圾的習慣,哪怕是一個抽煙者,也該為他抽完的煙頭負起責任;感恩授予他的榮譽和獎勵,感恩生命讓他來到中國。
反之,我們何嘗不感恩于伊凡?他讓記者想到白求恩、柯埭華以及幫助中國走出苦難、走向復興的國際友人。或許,伊凡沒有他們偉大,但他們的心都高如山、深似海、明如鏡,都是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的洋雷鋒。他的話對“兩美”浙江建設、涵養(yǎng)綠色環(huán)保理念、提升文明素質(zhì)工程具有積極意義。您從這封長信里,是否讀懂了一個洋雷鋒對溫州和世界的愛、一顆來自異國他鄉(xiāng)的赤子之心?
美麗浙江,“五水共治”,我們自己的家園,一個洋人尚能如此愛她,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去熱愛她呢?讓我們照顧好自己的家,活在一個被我們照顧得良好的環(huán)境里,可以隨時隨地在一個個沒有垃圾的山上走走。 (浙江在線記者 李應全 通訊員 徐齊)